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面向全国公开招收2025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有意向者请将申报材料提交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简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又称赛迪研究院,下设赛迪智库19个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及赛迪集团、赛迪顾问等20家控股企业,在天津、四川、重庆、广东、江苏、山东、海南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现有职工2600余人,博士硕士占53%以上。
自2000年成立以来,赛迪聚焦两化深度融合,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逐步形成了研究咨询、评测认证、媒体会展、科技服务、先进技术转化、产业投融资服务6大业务格局,累计为20余个国家部委、400余个地方政府、5000余个行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承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日常工作,也是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汽车电子产业联盟等10余个行业组织的主要牵头单位。
200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我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和培养工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流动站密切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为全国工信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围绕“国家级、权威性、开放型、有影响”发展目标,致力于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培养一流科研人才、一流管理人才、一流应用人才。
二、招收方向
因事业发展需要,2025年赛迪研究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方向主要包括: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测试评估、国防经济等领域。
序号 |
研究方向 |
细分领域 |
岗位职责 |
专业要求 |
其他条件 |
1 |
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 |
新型工业化 |
开展新型工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国际趋势和发展动向、国内政策和产业动态等。 |
经济学、金融、管理学、工业工程、国际政治等相关专业。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2、熟悉或从事过新型工业化相关战略政策等研究优先。 |
2 |
产业科技创新 |
岗位1: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开展高质量科技供给、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岗位2:围绕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产业创新能力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包括研发激励制度、技术转化机制、产学研协同效能等领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优化。 |
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情报学、科技史、科技政策、系统工程、产业生态学或相关交叉学科。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2、熟悉或从事过科技类相关战略政策等研究优先; 3、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能对接政府、企业或国际机构需求。 |
|
3 |
产业金融 |
围绕产业创新、金融市场政策等开展研究,包括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中小企业发展规律、产业互动机制及区域分布等,为中小企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投融资改革等方向开展研究,形成政策建议或研究报告,服务于政府决策。 |
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学术与政策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能独立完成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 2、熟悉或从事过金融或产业政策等研究(如投融资、资本市场服务等)优先; 3、团队协作意识、与人沟通能力强,适应跨学科研究环境 |
|
4 |
数字化转型 |
行业大模型应用研究、链式转型路径与模式研究、场景和知识图谱双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范式研究、可信数据空间应用创新研究。 |
工业工程、管理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领域、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
1、具备跨学科合作能力;2、熟悉或从事过信息化、数字化、两化融合、电子政务等相关战略政策等研究优先;3、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
|
5 |
国际贸易 |
围绕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跨境合作与贸易摩擦应对等开展研究,包括聚焦国际贸易政策、WTO规则、区域贸易协定等方向,开展国际经贸规则比较分析及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开展国际贸易摩擦案例研究(如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分析贸易争端解决方案,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等。 |
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 2、熟悉或从事过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法律或区域经济研究优先; 3、对国际贸易前沿问题敏感,如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壁垒、供应链重构等 4、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强,适应跨学科研究环境。 |
|
6 |
产业经济 |
岗位1:围绕产业政策与战略等开展研究,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产业组织、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等;聚焦产业组织理论、反垄断与竞争政策、创新经济学等方向,开展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路径与经济影响研究等; 岗位2:围绕制造业演进规律、各国特征和发展趋势开展研究,重点对各国工业投资分析。 |
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含产业管理方向)等相关专业。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学术与政策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定量分析工具(如Stata、Python)或案例研究方法,能独立完成研究报告或政策建议; 2、熟悉或从事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中小企业调研或咨询服务等相关实践经验者优先; 3、对产业经济热点敏感,如人工智能对产业的影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 4、团队协作意识、与人沟通能力强,适应跨学科研究环境。 |
|
7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人工智能 |
岗位1: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对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 岗位2:围绕人工智能政策法规、技术效能评估、技术前沿等开展研究,包括算法治理、伦理规范、数据安全、多模态大模型、自主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制度设计、理论突破与应用落地。 |
管理学、电子信息、通信、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相关领域。 |
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或期刊发表论文,或拥有算法发明专利。 |
8 |
网络安全 |
围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数据科技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包括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安全、低空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高质量数据集在内的技术、产业研究和政策咨询。 |
网络安全、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相关学科。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2、熟悉或从事过产业和科技类相关战略政策等研究优先。 |
|
9 |
量子信息 |
岗位1:开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产业研究和政策咨询; 岗位2:开展量子科技相关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特别是量子科技对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 |
量子信息、电子信息、网络安全、计算机、通信等相关学科。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2、熟悉或从事过产业和科技类相关战略政策等研究优先。 |
|
10 |
未来产业 |
未来材料 |
围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新材料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包括行业发展、政策研究、行业治理等领域方向的理论或实践研究。 |
材料科学、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相关专业。 |
1、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2、熟悉或从事过材料科学相关战略政策等研究优先。 |
11 |
未来能源 |
围绕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新型能源体系等领域开展研究,主要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电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跟踪研判,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和对策研究。 |
电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 |
1、了解未来能源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熟悉相关产业; 2、了解相关领域国际动态,具备信息捕捉和分析研判能力; 3、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良好的政策分析、数据处理、报告撰写能力。 |
|
12 |
未来空间 |
开展未来空间相关产业(深海、航天、深地等)发展趋势研究,特别是未来空间产业发展对当前产业发展的影响。 |
区域经济、地理学、空天、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 |
—— |
|
13 |
测试评估 |
人工智能 |
开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如6G、太赫兹通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中人工智能测试评估技术的前沿研究,包括智能算法在通信协议优化、网络切片管理、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可靠性、安全性及性能验证。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 |
1、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算法及通信网络技术,具备相关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经验; 2、在AI与通信融合领域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参与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者优先。 |
14 |
智能装备 |
1、科研课题与技术攻关。牵头或参与软件测试领域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负责课题方案设计、技术路线规划及阶段性成果输出;针对第三方测评机构核心需求开展专项研究,形成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结合国内行业现状进行技术适配与创新,撰写技术白皮书或研究报告; 2、知识产权与标准建设。主导或参与专利申报,完成专利申请书撰写与答辩;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测评标准制定;针对新兴技术领域(如智能系统)构建测评指标体系; 3、新技术研究与转化。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测试工具原型或算法模块,推动科研成果在第三方测评项目中落地应用;分析行业客户痛点,提出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4、学术交流与知识沉淀。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解读最新测评技术趋势,收集一线需求反哺科研方向;建立测试技术知识库。 |
1、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测试理论等相关专业; 2、发表过SCI/EI检索论文或核心期刊论文,有科研课题(国家级/省部级)申报与结题经验,熟悉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
1、核心技术:精通至少一种测试技术,熟悉主流测试工具的技术原理与二次开发方法; 2、研发能力:具备Python/Java/C++等编程语言能力,能实现测试算法原型开发;掌握数据分析工具; 3、标准与专利:熟悉专利撰写规范、了解标准化工作流程,有参与行业标准编制经验者优先; 4、创新思维:对新技术敏感,能从行业痛点中挖掘科研问题; 5、项目管理:能独立规划科研课题进度,协调跨团队资源; 6、沟通能力:具备学术汇报与技术方案宣讲能力; 7、熟悉特定领域测试技术,具备领域知识与测评经验优先; 8、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者优先。 |
|
15 |
国防经济 |
商业航天 |
开展商业航天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问题对策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 |
航空航天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航天动力工程、卫星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 |
1、责任感强,具备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具有较好报告撰写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 3、身体健康,性格开朗随和,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
16 |
先进制造 |
开展先进制造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问题对策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 |
智能制造、机械工程、新材料、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
||
17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
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问题对策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 |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相关专业。 |
||
18 |
国民经济动员 |
开展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问题对策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 |
国民经济动员、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
三、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拥护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近3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5年12月底前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或由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年龄在40周岁以下,学位年限不受限制,累计在站时间不超过6年。
(四)保证在站期间脱产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和相关工作。
(六)对于在职人员(含定向委培、现役军人)、超龄人员(超过35周岁)和本单位同一一级学科人员,将按照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要求进行特殊报批。
四、福利待遇
(一)博士后在站期间,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规定》执行。
(二)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大力支持在站博士后申请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间申报各项人才计划和科研基金资助,符合条件者推荐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相关会议活动。
(三)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成果奖励和科技奖励。博士后在站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参考院相关政策享受与在职员工同等奖励。
(四)在站期间,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子女入托、入学等事宜按全国博管办相关文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五、报名方法
(一)申请人向联系人邮箱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资格申请表》,见附件1;
2.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
3.博士期间论文或与所申请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电子版);
4.拟研究计划和研究方向。
(二)本站按照“公开招收,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站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并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者进行我院正式招聘流程,根据考核结果和体检、政审结果择优招录。面试时间待定。
六、报名时间
全年招聘,额满为止。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10-88559598
邮件标题:岗位名称+研究方向+姓名+毕业院校+专业,如:博士后专业技术岗+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张三+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