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深刻阐述了在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所必须把握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必须坚持好、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纵观全球科技创新史和社会思想史,无论是在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征程中,还是在伟大创新理论的内容里,往往闪耀着“六个坚持”的思想光辉,其熠熠生辉、深邃动人。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1927年,34岁的毛主席深入湖南农村,实地考察农民运动。他在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花了三十二天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通过深入广大乡村、接触农民群众,毛主席听到了许多与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到的完全相反的道理。由此,他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个中国革命史上重要文献,肯定了农民运动的进步性和必要性;在历史紧要关头,为进一步革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慢慢自信自立的中国汽车产业是这一论点的有力佐证。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却始终大而不强,“以市场换技术”换不来内燃机等核心技术。于是,2001年我国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意欲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经历多年发展,在经历“路线更迭”“企业骗补”“外资冲击”“里程焦虑”“安全质疑”等诸多坎坷后,终于明确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纵”格局,并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由此,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仅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就分别完成471.7万辆和456.7万辆,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头部力量。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创新之路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其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坚持守正、又有发展创新。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以学术研究为例,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一直是其核心要素。爱因斯坦在16岁时,就开始思考“如果我以光速追上光,会有什么结果”这个问题,后来提出狭义相对论科学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等物理现象,并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当前,科学工作者在申请课题项目时,往往面临“没有说清楚你研究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者“对科学问题凝练得还不够”等质疑。在新的时代,光是科技领域就存在诸多需要聚焦的难题,2021年顶尖学术杂志《科学》梳理出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125个科学问题,2022年中国科协发布了10个重大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展示了科学技术领域的时代之问。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瑞斯特教授创建的系统动力学鲜明地闪耀着上述思想精髓。系统动力学方法主要根据系统内部众多影响因素之间形成的各种反馈环节进行建模仿真,从而为未来的发展作出不同的预测,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得到最佳的发展模式。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方法的越来越成熟,广泛应用在社会、经济、产业、区域与城市发展、可持续理论与发展、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军事领域等。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王阳明开创了“知行合一”理论,成功引导中国儒家的学术思想走出困境。他在《拔本塞源论》中谈到,“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在《大学问》中,阳明又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王阳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展示出一种普遍的、深切的道德关怀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是推进伟大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其应有之义。同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未来五年,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挥智库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行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作为青年工作者,要更积极投入上述产业研究实践中,与时俱进、扎实推进理论创新。
如前文所言,纵观全球科技创新史和社会思想史,无论是在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征程中,还是在创新理论的内容里,往往闪耀着“六个坚持”的思想光辉。这涉及革命斗争、产业发展、政治思想、科技创新、哲学思考等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智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所必须从事的资政建言、理论创新等相关产业研究工作。
因此,作为青年工作者,在国家新的战略机遇期:把握运用好“六个坚持”、扎实做到“六个坚持”,将能推进在上述产业研究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能更加深入地认知发展实体经济、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供应链韧性、优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科学规律,更有能力去解决相关实践过程中所遇难题,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最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