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第一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拥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智能革命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9日 15:11 来源:软科学处

2024年3月27日下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一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本期讲堂由赛迪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胡国栋主持,邀请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以“拥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智能革命”为题作主题发言,并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展开沙龙式研讨,聚焦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市场前沿,为人工智能理论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

新型工业化大讲堂是赛迪研究院策划的月度研讨活动,每期邀请政产学研界大咖就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沙龙式研讨,旨在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夯实学术根基,提升赛迪研究院战略支撑服务能力,奋力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图1 赛迪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胡国栋主持第一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

胡国栋在致辞中介绍了这期主题的背景,一是把握科技创新周期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一个周期现象,正好和我们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期吻合,我们要坚定信心,顺周期而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驱动科技和产业创新。从投资角度看,激发人工智能相关软硬件投资;从消费角度看,促进人工智能支持手机、计算机、智能汽车等重大消费升级。三是谋划落地举措,真正让大模型在产业界会“干活”。一方面要优化治理,构建体系化智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融合,分领域工程化推进。

图2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第一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作主题发言

安筱鹏在主题演讲中以“传统产业是否会迎来GPT时刻”为主线,对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智能革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他指出GPT时刻是技术范式的变革带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构。AI大模型是数字技术体系的竞争,这是大国的游戏、巨人的战场、进化的力量。AI大模型的发展会形成普惠效应和极化效应,中国的AI大模型发展要警惕陷入“加拉帕戈斯隐忧”。当前,在视频影视行业、软件行业、芯片行业、无人驾驶行业、机器人行业等领域的GPT时刻已经开启。现阶段的AI大模型仍然处于“前牛顿时代”,技术“普惠点”尚未到来。智能终端、智能汽车、个人消费、AI大模型、机器人以及AI在生物医药、材料等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都为我们思考“传统产业GPT时刻是否会到来”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图3 嘉宾踊跃参与第一期新型工业化大讲堂研讨交流环节

发言后,安筱鹏、胡国栋与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代表,来自国家电网、百济神州、河钢等企业的代表和来自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集成电路研究所、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机器人产业杂志社、机器人检测认证室、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咨询室等单位的专家作沙龙研讨、互动交流。大家交流后一致表示,要以此次讲堂碰撞出的火花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研究院所和高校层面,要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政策研判和理论研究,统筹推进“建、用、研”,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升级。企业层面,要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赛迪研究院各领域专家和来自高校、企业的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本期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