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NEWS
制造业复苏基础有待夯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凯 投稿时间:2023/03/17

受益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渐提升、需求回暖带来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双向好,我国制造业景气度回暖势头明显。其中,1月份我国医药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环比上行14.2个点至80.9%,创下近一年新高,医药行业景气度高企,对我国制造业PMI正向贡献度较高。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均上升至65%以上的高位,环比分别上行14.1和25.5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环比分别上行了14.4、18.7和10.5个百分点。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医药商品需求持续扩张,带动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展望2023年,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十四五’规划等顶层设计的出台,叠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医疗‘新基建’不断深入、医药行业创新政策持续加码等利好因素,疫苗等疫后修复行业将实现高速增长,国产医疗设备创新发展将呈加速之势,医药制造业将由‘以仿为主’向‘仿创结合’转型,不断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格局优化与产业升级。”张凯说。

张凯认为,近期制造业PMI反映出我国制造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外贸虽然有所改善但力度较弱;三是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成本面临上行压力。

“政府要加大对外贸企业在融资、通关、退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组织外贸企业组团出海,加速开拓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稳定外贸增长。同时,多措并举做好大宗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打击大宗商品囤积居奇等行为,加快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积极推动光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降低企业采购和生产成本。”张凯说。

在资金供给方面,在我国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之下,流动性较为缓和,制造业投资可用资金较为充裕。从1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今年信贷投放可能会适度靠前发力,1月新增社融规模预计在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在信贷结构上,多项金融政策体现出鼓励制造业发展的倾向,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4.7万亿元,是2021年的1.7倍,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8%。

“主要问题仍在于资金需求端,即如何提升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上。结合1月份的调研情况来看,为数众多的市场主体仍处于观望状态,扩投资的信心和意愿不足。在利润下降、已有产能利用不足的前提下,企业缺乏扩大投资的内生动力。再结合去年的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业投资整体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在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全年9.1%的高增长,表现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在应对冲击时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应晓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应晓妮认为,今年制造业投资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必须释放内需动能,提振制造业企业信心。一方面,从资金供给的角度,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供应链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从降成本的角度,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加强保供稳供工作,推动上游原材料全球化布局和本地化供应水平,合理控制企业成本。

联系方式:王乐   010-68200552

电子邮箱:wangle@ccidgroup.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1201室